网上有关“风信子的具体介绍”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风信子的具体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一 、花卉名称
别名洋水仙、西洋水仙、五色水仙、时样锦
花语喜悦,竞赛 ,赌注,游戏,悲哀 ,悲伤的爱情,永远的怀念。
风信子的花期过后,若要再开花 ,需要剪掉之前奄奄一息的花朵。所以风信子也代表着~重生的爱。
忘记过去的悲伤,开始崭新的爱~ 。
风信子的花色彩丰富,引人入胜。特别一到春节 ,红 、蓝、白、紫 、黄、粉红色的风信子,芳香阵阵,充满节日欢乐气氛。
白色的风信子:暗恋、恬适 、沉静的爱(不敢表露的爱)
红色的风信子:感谢你 ,让我感动的爱(你的爱充满我心中)
蓝色的风信子:恒心、贞操、彷佛见到你一样高兴 。
紫色的风信子:悲伤 、妒忌,忧郁的爱(得到我的爱,你一定会幸福快乐)
**风信子——有你就幸福
粉色的风信子:倾慕、浪漫
风信子--永远的怀念
风信子,为风信子科风信子属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鳞茎。 原来属于百合科,现在已被提升为新的风信子科的模式属,而风信子也从原来的百合目改到新成立的天门冬目中。风信子原产于地中海和南非 ,学名得自希腊神话中受太阳神阿波罗宠眷、并被其所掷铁饼误伤而死的美少年雅辛托斯(Hyacinthus) 。
生态习性喜冬季温暖湿润 、夏季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或半阴的环境。喜肥,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忌过湿或粘重的土壤。风信子鳞茎有夏季休眠习性 ,秋冬生根,早春萌发新芽,3月开花 ,6月上旬植株枯萎 。风信子在生长过程中,鳞茎在2~6℃低温时根系生长最好。芽萌动适温为5~10℃,叶片生长适温为5~12℃ ,现蕾开花期以15~18℃最有利。鳞茎的贮藏温度为20~28℃,最适为25℃,对花芽分化最为理想 。可耐受短时霜冻 . 以分球繁殖为主,也可用鳞茎繁殖。母球栽植1年后分生1-2个子球 ,也有各品种可分生十个以上子球.可用于分球繁殖,子球繁殖需3年开花。种子繁殖,秋播 ,翌年2月才发芽,实生苗培养4-5年后开花。 [编辑本段]选购和栽培 选购
在选购种头时,要注意挑选皮色鲜明、质地结实 ,没有病斑和虫口的为好,通常从种皮的颜色可以基本判断它所开的是什么颜色的花 。比如外皮为紫红色的它就会开紫红色的花,若是白色的将会开白色的花 ,但有些经过杂交育成的品种其颜色较为复杂,有时会分辨不清,需要向经营者询问清楚才好购买。当种头购回后 ,为了使它打破休眠期,要先放进冰箱的最下格冷藏一个月左右,以便于日后顺利开花。但从冰箱取出时,最好移放在阴凉的地方七八天才可播种 。
栽培
对于风信子的栽培有两种方式:一是盆栽 ,选择排水好的疏松土壤,施足基肥,在10月份时将种头种入盆内 ,每小盆种1球,大盆种3~4球然后盖土,栽植深度5-8厘米 ,栽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增施磷 、钾肥。经过120天左右将可开花,开花前、后各施肥1次。6月植株枯萎后挖出鳞茎 ,晾干后贮藏于温度不超过28℃的室内 。
风信子在开花后,如果种头保存得好,到第二年再种将有希望再度开花 ,但因这种头经已退化,即使可能成活,其植株也会变得矮小,花葶亦趋于萎缩 ,故不能继续保留,到翌年另买新的种头栽培为妥。
二是水养,可在12月份将种头放在阔口有格的玻璃瓶内 ,加入少许木炭以帮助消毒和防腐。其种头仅浸至球底便可 。然后放置到阴暗的地方,并用黑布遮住瓶子。这样经过20多天后,根部便在全黑的环境下萌发出来 ,这时可拿出室外让它接受阳光照射。初时每天照一两个小时,再逐步增至七八个小时,如果天气变化不大的话 ,到春节便有可能开花了 。
还有许多家庭把风信子养在一个特制的像葫芦般的玻璃瓶里,在上段可以观赏到它的花簇,在下段可以看到它一束粗壮的白根。这种花与根并茂的情景 ,除了洋兰外,其它花草是难以见到的。
在生长期需要不断浇水,如果留在泥土里,花期过后要把花茎剪掉 ,让叶子自然枯萎,每年需要追肥,不过 ,有些品种在种植几年后花朵会越来越少;如果花期后要储存,需要拔出来,在叶子自然干燥后 ,剪掉叶子,最好放在有木屑的透气的袋子里,放在干燥、通风 、阴凉的地方。
风信子也叫洋水仙或五彩水仙 。
风信子性喜凉爽 ,空气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它较耐低寒,但怕炎热。它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在粘性重的土壤中生长不良 。风信子球茎在长到19厘米 ,才能开花。开花每年在3-4月份内。
风信子栽培首先要选取健壮饱满的鳞茎,事前阴干,在12月份放入瓦盆里,以1份粗砂、碎塘泥与1份经过腐熟的米糠混合成营养土 ,把鳞茎埋在土中,鳞茎上覆土2-3厘米,置于阳光充足之处 ,初时浇水不要过多,待叶片露出土面时要施一次磷 、钾肥 。花后、将花茎剪去,再施一次肥。7-8月休眠 ,这时鳞茎不会长大,应在6-7月份及时挖出,置阴凉处 ,不可日晒,待中秋节时或至12月再行上盆种植。
它也可像水仙花一样进行水养 。水养风信子,可在12月份将种球放在阔口有格的玻璃瓶内 ,加入少许木炭帮助防腐和消毒。其种球仅浸至球底即可,然即放置在阴暗的地方,并用黑布遮住瓶子,这样约经过20多天的全黑环境萌发后 ,再放到室外让它接受阳光的照射,初期每天照1-2小时,后逐步增至7-8小时 ,大多数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到春节便能开花。风信子在开花后,如果鳞茎保存好的话 ,到第二年仍能开花,但花会矮小,花葶也萎缩 ,炸这主要是鳞茎已退化状 。因此,风信子栽培以一年种植后再买新的鳞茎为好。
(一)形态特征及品种
多年生球根类草本植物,鳞茎卵形 ,有膜质外皮,皮膜颜色与花色成正相关。叶4~8枚,狭披针形,肉质 ,上有凹沟,绿色有光。花茎肉质,长15厘米~45厘米 ,总状花序顶生,小花10~20朵密生上部,横向或下倾 ,漏斗形,花被筒形,上部四裂 ,反卷,有紫、玫瑰红 、粉红、黄、白 、蓝等色,芳香 。蒴果。自然花期 3~4月。园艺品种有 2 000多个 ,根据其花色,大致分为蓝色、粉红色、白色、紫色 、**、绯红色、红色等七个品系 。
(二)生态习性
原产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喜阳光充足和比较湿润的环境,要求排水良好和肥沃的沙壤土。较耐寒 ,在冬季比较温暖的地区秋季生根,早春新芽出土,3月开花 ,5月下旬果熟,6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而进入休眠。在休眠期进行花芽分化,分化适温25C左右 ,分化过程1个月左右 。花芽分化后至伸长生长之前要有二个月左右的低温阶段,气温不能超过13C。商品的鳞茎花芽均已分化。
(三)繁殖方法
以分球繁殖为主,育种时用种子繁殖 。
1.分球繁殖 6月份把鳞茎挖回后 ,将大球和子球分开,“大球秋植后来年早春可开花,子球需培养3年才能开花。由于风信子自然分球率低 ,一般母株栽植一年以后只能分生l~2个子球,为提高繁殖系数,可在夏季休眠期对大球采用阉割手术,刺激它长出子球。其方法是 ,在花芽已经形成的8月间,把鳞茎底部茎盘先均匀地挖掉一部分,使茎盘处伤口呈凹形 ,再自下向上纵横各切一刀,呈十字切口,深达鳞茎内的芽心为止 ,这时会有粘液流出,应用0.1%的升汞水涂抹消毒,然后放在烈日下曝晒l~2小时 ,再平摊在室内 。室温先保持21C左右,使其产生愈伤组织,待鳞片基部膨大时 ,温度渐升到 30 C,相对湿度 85%,三个月左右即形成许多小鳞茎。这样诱发的小鳞茎培养3~4年开花。
2.种子繁殖 多在培育新品种时使用,于秋季播入冷床中的培养土内 ,覆土1厘米,翌年1月底2月初萌发。实生苗培养的小鳞茎,4~5年后开花 。一般条件贮藏下种子发芽力可保持3年。
(四)栽培技术
风信子应选择排水良好 ,不太干燥的沙质壤土为宜,中性至微碱性,种植前要施足基肥 ,大田栽培,忌连作。栽培方法有露地栽培,盆栽 ,促成栽培和水养 。
1.勇地栽培 宜于10~11月进行,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是最为重要的条件。种植前施足基肥,上面加一薄层沙 ,然后将鳞茎排好,株距15厘米~18厘米,覆土5厘米~8厘米。并覆草以保持土壤疏松和湿润 。一般开花前不作其它管理,花后如不拟收种子 ,应将花茎剪去,以促进球根发育,剪除位置应尽量在花茎的最上部。6月上旬即可将球根挖出 ,摊开 、分级贮藏于冷库内,夏季温度不宜超过28C。
2.盆栽 用壤土、腐叶土、细沙等混合作营养土,一般10厘米口径盆栽一球 ,15厘米口径盆栽2~3球,然后将盆埋入土中,其上覆土10厘米~15厘米 ,经7~8周,芽长到10厘米以上时,去其覆土使阳光照射 ,一般10~11月栽植,3月开花 。
3.水养 容器中装净水置于暗处,选大型球,使球根底部浸于水中 ,当根长达10厘米时即移于明处,使日光照射,室温保持15C左右 ,10月栽种,年底即可望开花。
4.促成栽培 7月下旬以后,将球根用8C的低温处理 70~75天 ,然后10月上旬盆栽,于温室中栽培,即可令其年末开花。由于栽培品种其促成的感度相差很大 ,因此在行促成栽培时应选用适于促成用的品种 。
风信子栽培四要
1 、种球选择 风信子开花所需养分,主要靠鳞茎叶中储存的养分供给,只要选择表皮无损伤、肉质鳞片不过分皱缩、较坚硬而沉重 、饱满的种球 ,才能开出丰硕美丽的花。
2、土壤要求 要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团粒结构好、pH值6~7的水平;可按腐叶土5∶园土3∶粗沙1.5∶骨粉0.5的比例配制培养土;在栽种前,可用福尔马林等化学药剂,在土温10~15℃的情况下,在土壤表面施药后立即覆盖薄膜 ,温暖天气3天后,撤去薄膜,晾置1天后进行栽种 ,保持土壤湿润。
3、光照 风信子只需5000Lx以上,就可保持正常生理活动。光照过弱,会导致植株瘦弱、茎过长 、花苞小、花早谢、叶发黄等情况发生 ,可用白炽灯在1米左右处补光;但光照过强也会引起叶片和花瓣灼伤或花期缩短 。
4 、温湿度调节 温度过高,甚至高于35℃时,会出现花芽分化受抑制 ,畸形生长,盲花率增高的现象;温度过低,又会使花芽受到冻害。
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 ,过高,根系呼吸受抑制易腐烂,过低,则地上部分萎蔫 ,甚至死亡;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0%左右,并可通过喷雾、地面洒水增加湿度,也可用通风换气等办法 ,降低湿度。 [编辑本段]病虫害及其防治朽菌核危害幼苗和鳞茎,碎色花瓣病危害花朵和茎线虫病危害地上部 。鳞茎收藏时,剔除受伤或有病鳞茎 ,贮藏鳞茎时室内要通风。
风信子的病害防治应以加强管理为基础、采取积极预防 、综合防治为原则。由于风信子在温室中生长期较短,以发生病害为主 。风信子常见的病害有生芽腐烂,软腐病、菌核病和病毒病。种植前基质严格消毒 ,种球清选并作消毒处理,生长期间每7d喷一次1000倍退菌特或百菌清,交替使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菌的传播。严格控制浇水量,加强通风管理,控制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出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 ,可以大幅度降低发病率 。 [编辑本段]科学培养葡萄风信子葡萄风信子花如一串串紫色葡萄,非常美丽。它耐寒性强,在华北地区也能露地越冬。在栽培中应注意:
①培养土宜选用排水良好 ,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 。
②用子球繁殖。每隔2~3年将母株掘起,取生长良好的子球为繁殖材料。种植时间可在9~10月份进行,次年4月便可开花。
③种植前需施足基肥 。在生长时期要追肥养分较为完全的液肥1~2次 ,同时要注意浇水,促使生长。花谢后要减少浇水,施1~2次液肥 ,有利于地下鳞茎的生长。夏季,葡萄风信子处于休眠期,要停止施肥和控制浇水 ,以防根部腐烂 。冬季要剪去地上部分,浇足水让其越冬。 [编辑本段]生产种植技术培训资料1. 7.3 寄生性顶腐烂
植物的一部分位于花序上部花腐烂,被称作“顶腐烂 ”,它常常伴随着叶尖端出现褐斑。
病因
这种腐烂多由常态下随机存在的寄生物引起 ,包括在小花受干后才开始被侵染的植物(生理性芽腐烂)或已预先被寄生菌感染的植物(寄生菌芽腐烂),接着寄生物能引起最初的侵染 。
丝核菌
这种真菌从被污染(甚至是在种植前即被污染)的土壤中开始侵染植株。识别的标志是在一些小花上有不规则形状的,亮褐色的锯齿状疤痕。在外部的叶片上的发生程度稍微轻一点 。而更严重的侵染是斑点变大 ,植物叶尖变褐,在温室种植时可以看见蜘蛛网似的真菌生长痕迹。这种侵染常常区域性出现,当土壤温度上升时侵染加剧。
镰刀菌
这种真菌的侵染发生在种球的根部开始生长时 。一旦被侵染 ,根尖保持白色,而根冠处腐烂。种球的水分供应被中断,而导致花序干枯 ,通常接下来是顶腐烂或是植物发育迟缓。影响真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超过9℃以及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就移入温室。
蓟马
蓟马危害(蓟马是种体小 、细长、黑褐色的害虫)识别的标志是在植株叶片上和花序上有白色的小斑点 。这是由于害虫吸食幼嫩的植物组织而引起的。然后这些被危害的地方变褐而死去。花序干枯死亡,枯死的部分又成为寄生虫的食物来源 。这种侵染只发生在生根室,当温度升高时侵染加剧。
防止方法
- 经常使用新的土壤作为盆土。被侵染的土壤在使用前用常规方法处理 。
- 自然冷处理和生根室保持规定的温度。
7.4 青霉菌(贮藏期腐烂)
最初的症状在种植之前就能立刻看见。在根尖受真菌感染部分干枯 。在切开根基部时 ,可以看见其周围组织呈现浅褐色。在小籽球脱落处也能看见同样颜色的组织。贮藏和以后的种植过程中种球会继续腐烂 。被感染的种球芽比较短,种球本身根很少或是根本没有根。植株很容易倒伏。
这种真菌侵染也发生在种球的受伤部分。受侵染的部分有白色到蓝绿色的真菌生长 。其下组织变褐而松软,但这种侵染并不会延伸到根盘,而且对开花质量也没有不好的影响。
病因
这种侵染由不同的青霉菌如P. verrucosum引起。“Pink Pearl”及其变种容易经根尖受到感染 。这种侵染主要发生在低温贮藏室(17℃以下) ,同时湿度高于70%。另一原因是由种球受伤而引起的。
防治方法
- 防止芽早熟或根的形成 。在到货后要立即种植(特别是“ Pink Pearl ”及其变种)。
- 在贮藏室内,要保持规定的恒定温度并使空气流通。在整个贮藏期间要保持湿度在70%以下 。
7.5 欧文氏杆菌(软腐)
在温室中,严重感染的种球不再发芽。种球变软 ,种球组织透明并伴随有白色或**斑点。这些感染种球同时散发难闻的气味 。感染不严重的病症是:从叶片基部形成一些湿的,暗绿色长的区域。首先是生长受阻,然后是植株萎蔫直至死去。
病因
这种病害是由欧文氏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多为寄生性 ,主要侵染受冻或水分过多的组织 。当温度太高或土壤太湿时,另一种侵染形式是从那些早熟根或小籽球剥落处的伤口处感染。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秋季自然冷处理时土壤温度太高或过湿引起。“DelftBlue”和“Carnegie ”是极易受感染的栽培品种 。
不要担心伴随这种病害的“**病”,这种病在温室中没有传染性 ,尽管受侵染组织通常出现黄油色,但侵染不会再在其它部位发生。
防治方法
- 通常种植种球在所推荐的条件下进行,即自然处理或生根室保持低温(9℃) ,同时不要太潮湿。
- 种植时和整个温室期要除去受侵染的种球和植株 。这可以防止欧文氏杆菌通过灌溉水向临近的种球传播。
7.6 生理性芽腐
这种芽腐也呈现出部分花序顶部的小花腐烂的症状。但是,叶子通常不被损坏 。生理性芽腐的先期症状为白色而不是乳白色。它经常在移入室内的过程中或其后不久表现出来。这些染病小花的雄蕊玻璃化,凋谢或枯萎 。在温暖、潮湿的温室环境中,这些死去的小花为经常存在于周围的腐败菌 、真菌和螨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条件。
如果感染是由欧文氏杆菌引起的 ,感染的小花灰白色(继而变褐)。它们潮湿,发出臭味并最后腐烂。临近的小花也看起来玻璃化 。如果感染了青霉菌病症是呈蓝绿色,小花腐烂。在栽培过程的最后阶段 ,特别是在准备将植物投放市场时,真菌会侵染顶部的小花。茎的颜色是褐红色,小花持续为绿色并可见到蓝绿色真菌生长 。如果正在做进入市场准备的风信子处于冷、湿的条件下 ,就会出现这类问题。
病因
导致生理性芽腐的主要原因是最后一朵小花脱水,这是由于冷处理过短造成的。对这种芽腐是否敏感要根据不同品种和种球的尺寸来判定 。举个例子,“Pink Pearl”的敏感性就高于“Anna Marie ”。另一个染病原因是常态下存在的青霉菌或欧文氏杆菌侵染了变干的小花 ,继而转移到其它临近的小花上。如果未被感染的小花被真菌感染,这些小花将变干(盲花) 。
防治方法
- 确保种植种球的生根室和自然处理温度保持在9℃恒温,不是9℃的处理要使用补偿措施。
- 不要过早地将种球移入室内 ,提供各个品种所需的冷处理。
- 在温室期内保持23-25℃恒温,在种植期间温度降低幅度不要大于1-2℃,以避免温室气候中相对湿度较高而引起的青霉菌侵染 。千万不要将水浇灌在花序上,特别是在最后阶段。
- 在运送之前 ,如不能提供贮藏,不要使盆中的土壤过湿,同时确保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气流通。
7.7 “顶端变绿”
一些花序顶部的小花保持绿色 ,严重时会遍及整个花的顶部。
病因
由于低温处理不当而导致的失调;处理时间太短或不正确的温度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某些品种,如“Pink Pearl”及其变种和“ Jan Bos ”等,对这种失调的敏感程度都高于其它品种。
防治方法
- 在栽培后 ,按规定的冷处理期和低温进行操作。
7.8 “花序生长歪”
在种球移入温室后,风信子花茎的最上端生长变得歪斜 。
病因
在风信子大的花序中,一部分花茎及其附着的小花生长比其它部分相对要快 ,诸如“Delft Blue”及其变种,“Carnegie ”和“L’Innocence”等品种。这种性状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这种失调多见于种植较早 ,以及有大花序的风信子中。
防治方法
- 种植后,使用规定的冷处理和低温标准
- 保持稍低的温室气温(18-17℃)也能防止花序歪斜病症的发生 。
7.9 “顶端开花”
与正常生长状态不同的是,位于顶端的小花提早于较低部位的先开花。这类花朵的花序通常短且健壮。
病因
这种失调,是由于在将植物移入室内之前没有进行该品种的所需的冷处理而造成的 。每个品种于这种病症的敏感性各不相同。
防治方法
- 在种植后 ,按规定的冷处理和低温标准操作。
夏季开花的草花种类有哪些?
生态习性
盆栽风信子
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或半阴的环境 。喜肥,宜肥沃 、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忌过湿或粘重的土壤。风信子鳞茎有夏季休眠习性 ,秋冬生根,早春萌发新芽,3月开花 ,6月上旬植株枯萎。风信子在生长过程中,鳞茎在2~6℃低温时根系生长最好。芽萌动适温为5~10℃,叶片生长适温为5~12℃ ,现蕾开花期以15~18℃最有利 。鳞茎的贮藏温度为20~28℃,最适为25℃,对花芽分化最为理想。可耐受短时霜冻 .
选购和栽培
选购
在选购种头时 ,要注意挑选皮色鲜明、质地结实,没有病斑和虫口的为好,通常从种皮的颜色可以基本判断它所开的是什么颜色的花。比如外皮为紫红色的它就会开紫红色的花,若是白色的将会开白色的花 ,但有些经过杂交育成的品种其颜色较为复杂,有时会分辨不清,需要向经营者询问清楚才好购买 。当种头购回后 ,为了使它打破休眠期,要先放进冰箱的最下格冷藏一个月左右,以便于日后顺利开花。但从冰箱取出时 ,最好移放在阴凉的地方七八天才可播种。
栽培
盆栽风信子
对于风信子的栽培有两种方式:一是盆栽,选择排水好的疏松土壤,施足基肥 ,在10月份时将种头种入盆内,每小盆种1球,大盆种3~4球然后盖土 ,栽植深度5-8厘米,栽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增施磷、钾肥 。经过120天左右将可开花,开花前 、后各施肥1次。6月植株枯萎后挖出鳞茎 ,晾干后贮藏于温度不超过28℃的室内。 风信子在开花后,如果种头保存得好,到第二年再种将有希望再度开花 ,但因这种头经已退化,即使可能成活,其植株也会变得矮小 ,花葶亦趋于萎缩,故不能继续保留,到翌年另买新的种头栽培为妥 。 二是水养 ,可在12月份将种头放在阔口有格的玻璃瓶内,加入少许木炭以帮助消毒和防腐。其种头仅浸至球底便可。然后放置到阴暗的地方,并用黑布遮住瓶子 。这样经过20多天后 ,根部便在全黑的环境下萌发出来,这时可拿出室外让它接受阳光照射。初时每天照一两个小时,再逐步增至七八个小时,如果天气变化不大的话 ,到春节便有可能开花了。 还有许多家庭把风信子养在一个特制的像葫芦般的玻璃瓶里,在上段可以观赏到它的花簇,在下段可以看到它一束粗壮的白根。这种花与根并茂的情景 ,除了洋兰外,其它花草是难以见到的 。 在生长期需要不断浇水,如果留在泥土里 ,花期过后要把花茎剪掉,让叶子自然枯萎,每年需要追肥 ,不过,有些品种在种植几年后花朵会越来越少;如果花期后要储存,需要拔出来 ,在叶子自然干燥后,剪掉叶子,最好放在有木屑的透气的袋子里,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 风信子也叫洋水仙或五彩水仙。 风信子性喜凉爽 ,空气湿润 、阳光充足的环境 。它较耐低寒,但怕炎热。它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在粘性重的土壤中生长不良。风信子球茎在长到19厘米 ,才能开花 。开花每年在3-4月份内。 风信子栽培首先要选取健壮饱满的鳞茎,事前阴干,在12月份放入瓦盆里 ,以1份粗砂、碎塘泥与1份经过腐熟的米糠混合成营养土,把鳞茎埋在土中,鳞茎上覆土2-3厘米 ,置于阳光充足之处,初时浇水不要过多,待叶片露出土面时要施一次磷、钾肥。花后 、将花茎剪去 ,再施一次肥 。7-8月休眠,这时鳞茎不会长大,应在6-7月份及时挖出,置阴凉处 ,不可日晒,待中秋节时或至12月再行上盆种植。 它也可像水仙花一样进行水养。水养风信子,可在12月份将种球放在阔口有格的玻璃瓶内 ,加入少许木炭帮助防腐和消毒 。其种球仅浸至球底即可,然即放置在阴暗的地方,并用黑布遮住瓶子 ,这样约经过20多天的全黑环境萌发后,再放到室外让它接受阳光的照射,初期每天照1-2小时 ,后逐步增至7-8小时,大多数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到春节便能开花。风信子在开花后 ,如果鳞茎保存好的话,到第二年仍能开花,但花会矮小,花葶也萎缩 ,这主要是鳞茎已退化状。因此,风信子栽培以一年种植后再买新的鳞茎为好。
生态习性
原产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喜阳光充足和比较湿润的环境 ,要求排水良好和肥沃的沙壤土 。较耐寒,在冬季比较温暖的地区秋季生根,早春新芽出土 ,3月开花,5月下旬果熟,6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而进入休眠。在休眠期进行花芽分化 ,分化适温25C左右,分化过程1个月左右。花芽分化后至伸长生长之前要有二个月左右的低温阶段,气温不能超过13C 。商品的鳞茎花芽均已分化。
繁殖方法
以分球繁殖为主 ,育种时用种子繁殖。
分球繁殖
6月份把鳞茎挖回后,将大球和子球分开,“大球秋植后来年早春可开花,子球需培养3年才能开花 。由于风信子自然分球率低 ,一般母株栽植一年以后只能分生l~2个子球,为提高繁殖系数,可在夏季休眠期对大球采用阉割手术 ,刺激它长出子球。其方法是,在花芽已经形成的8月间,把鳞茎底部茎盘先均匀地挖掉一部分 ,使茎盘处伤口呈凹形,再自下向上纵横各切一刀,呈十字切口 ,深达鳞茎内的芽心为止,这时会有粘液流出,应用0.1%的升汞水涂抹消毒 ,然后放在烈日下曝晒l~2小时,再平摊在室内。室温先保持21C左右,使其产生愈伤组织,待鳞片基部膨大时 ,温度渐升到 30 C,相对湿度 85%,三个月左右即形成许多小鳞茎 。这样诱发的小鳞茎培养3~4年开花。
种子繁殖
多在培育新品种时使用 ,于秋季播入冷床中的培养土内,覆土1厘米,翌年1月底2月初萌发。实生苗培养的小鳞茎 ,4~5年后开花 。一般条件贮藏下种子发芽力可保持3年。
栽培技术
风信子应选择排水良好,不太干燥的沙质壤土为宜,中性至微碱性 ,种植前要施足基肥,大田栽培,忌连作。栽培方法有露地栽培 ,盆栽,促成栽培和水养。
用地栽培
宜于10~11月进行,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是最为重要的条件 。种植前施足基肥,上面加一薄层沙 ,然后将鳞茎排好,株距15厘米~18厘米,覆土5厘米~8厘米。并覆草以保持土壤疏松和湿润。一般开花前不作其它管理 ,花后如不拟收种子,应将花茎剪去,以促进球根发育 ,剪除位置应尽量在花茎的最上部 。6月上旬即可将球根挖出,摊开、分级贮藏于冷库内,夏季温度不宜超过28C。
盆栽
用壤土、腐叶土 、细沙等混合作营养土 ,一般10厘米口径盆栽一球,15厘米口径盆栽2~3球,然后将盆埋入土中 ,其上覆土10厘米~15厘米,经7~8周,芽长到10厘米以上时,去其覆土使阳光照射 ,一般10~11月栽植,3月开花。
水养
容器中装净水置于暗处,选大型球 ,使球根底部浸于水中,当根长达10厘米时即移于明处,使日光照射 ,室温保持15C左右,10月栽种,年底即可望开花 。
促成栽培
7月下旬以后 ,将球根用8C的低温处理 70~75天,然后10月上旬盆栽,于温室中栽培 ,即可令其年末开花。由于栽培品种其促成的感度相差很大,因此在行促成栽培时应选用适于促成用的品种。
风信子栽培四要
种球选择
风信子开花所需养分,主要靠鳞茎叶中储存的养分供给,只要选择表皮无损伤、肉质鳞片不过分皱缩、较坚硬而沉重、饱满的种球 ,才能开出丰硕美丽的花 。
土壤要求
要求土壤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pH值6~7的水平;可按腐叶土5∶园土3∶粗沙1.5∶骨粉0.5的比例配制培养土;在栽种前,可用福尔马林等化学药剂,在土温10~15℃的情况下 ,在土壤表面施药后立即覆盖薄膜,温暖天气3天后,撤去薄膜 ,晾置1天后进行栽种,保持土壤湿润。 白色风信子
光照
风信子只需5000Lx以上,就可保持正常生理活动。光照过弱 ,会导致植株瘦弱 、茎过长、花苞小、花早谢 、叶发黄等情况发生,可用白炽灯在1米左右处补光;但光照过强也会引起叶片和花瓣灼伤或花期缩短 。
温湿度调节
温度过高,甚至高于35℃时 ,会出现花芽分化受抑制,畸形生长,盲花率增高的现象;温度过低,又会使花芽受到冻害。 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 ,过高,根系呼吸受抑制易腐烂,过低 ,则地上部分萎蔫,甚至死亡;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0%左右,并可通过喷雾、地面洒水增加湿度 ,也可用通风换气等办法,降低湿度。
编辑本段病虫害及其防治
朽菌核危害幼苗和鳞茎,碎色花瓣病危害花朵和茎线虫病危害地上部。鳞茎收藏时 ,剔除受伤或有病鳞茎,贮藏鳞茎时室内要通风 。 风信子的病害防治应以加强管理为基础、采取积极预防 、综合防治为原则。由于风信子在温室中生长期较短,以发生病害为主。风信子常见的病害有生芽腐烂 ,软腐病、菌核病和病毒病 。种植前基质严格消毒,种球清选并作消毒处理,生长期间每7d喷一次1000倍退菌特或百菌清,交替使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菌的传播。严格控制浇水量,加强通风管理,控制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 ,出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可以大幅度降低发病率。
生产种植技术培训资料
温度处理
1.1 介绍 风信子起源于小亚西亚,现有的荷兰栽培品种是来源于风信子的东方品系的蓝色品种 ,在16世纪中叶进口到荷兰 。作为百合家族的一员,风信子以种球形式越冬。 本世纪初花卉种植者们开始在温室中生产风信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温度处理。象郁金香和其它球根植物一样,它的种球需要低温条件下维持一段时间 ,否则就不会产出高质量的花朵和具有足够长度的茎来 。 1.2 用途:介绍 风信子可以盆栽和切花二种形式提供给消费者。 1.3 用途:盆花 每个盆中种植一或多个风信子种球,温度处理可使种球开花。盆栽风信子通常在花序上最低的小花开始分开时可以销售 。如果植物在达到这一阶段即被移出温室,即被称为“萌芽风信子 ”。虽然不同规格的种球应于种植盆栽风信子 ,但通常的尺寸为17-18,18-19或19厘米以上。 1.4 用途:切花 为了生产切花风信子,种球被种植在促成栽培箱中。如上所述,通过进行温度处理而促成其开花 。不同规格的种球可用于生产 ,但是常见的尺寸为15-16,16-17或17-18厘米。 1.5 温度处理 风信子的生长过程包括一个叶形成期,一个花形成期和伸长期。通过提早花形成期 ,同时提供最有效的低温期,以促成种球开花 。这是种植在地中海地区的风信子往往可以很早开花的原因。通过在种球栽植阶段中保持较高的温度就可以加速叶的形成期,于是花形成期也提早了。 与其它球根类植物相比 ,风信子通过对其施行的特殊的温度处理而提早使其形成花朵 。达到此目的的一种方法就是增加种球生长期间的土壤温度。由于这种方法的成本较高,所以很少使用。更为常见的是,种球被提早掘出 ,同时在有空调的房间内做温度处理,从而达到促进花朵形成的目的 。挖掘的时期和处理的温度是区别盆栽和切花风信子的因素。 1.6 经过准备的风信子 风信子种球在6月20日左右被掘出,继而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温度处理而促成花朵形成。依据种球的生长地点、品种和挖掘时期 ,花朵将在八月下旬完全形成 。在技术上称之为达到了“G阶段”。从风信子有花序形成到最后一朵小花可被辨认出来才算达到此阶段。伸长期便由此继续进行。经过准备的种球通常用于盆栽风信子在12月末开花,而切花风信子在1月中旬开花 。 1.7 未经准备的风信子 未准备的风信子种球较晚被挖出(在6月20日以后),继而得到一个适于花朵形成的最佳温度。在这段处理期内,达到了G阶段 ,尽管这相对于经过准备的风信子种球来说有些迟缓。所提供的温度将一直保持,直到种植者想要开始风信子的伸长期为止 。这意味着在G阶段达到以后,将提供一个延迟生长的温度。 对未经准备的种球来说 ,G阶段何时达到并不十分重要。尽管事实上某些时候在伸长期开始时G阶段并未达到 。由于种球种植的不是很早,在以后的栽培中不会出现问题。未经准备的风信子种球作为盆栽,通常在1月1日后开花 ,而切花开放的时间将在1月中旬以后。 1.8 中间温度处理 对于经准备的风信子来说,在G阶段达到后维持17℃的温度 。这可促使植株进入伸长期。尽管事实上花形成期已经结束,中间温度的处理仍可以对花朵的质量产生影响。在17℃的温度下 ,将毫无疑问是有益的 。低于17℃的中间温度在此不被建议,原因是可能会引起青霉菌感染的危险,而且对风信子的质量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花序中未成熟或变干枯的小花的比例就有增加的可能 ,盲花和芽腐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对未经准备的风信子来说,中间温度开始于种植前的第四个星期,同期伸长期开始。如果在12月15日以后种植,那么种植前应保持的温度应为25℃而不是17℃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根的形成和避免青霉菌的感染。然而 ,接下来的低温期,将不得不延长1-2个星期。
种植盆栽风信子的步骤
2.1 概述 关于温室,栽培箱 、盆栽土 ,请参考郁金香资料中的第IV章 。 2.2 到货 经准备的风信子应在到货后立即种植。如必须搁置一段时间的话,应把它们置于敞口容器中,且放置在通风、温度在17-20℃的房间中。通风量的大小可依据如下方法计算: - 在17℃时 ,100升种球每小时为2立方米; - 在20℃时,100升种球每小时为6-10立方米 。 温度再高,则会推迟花朵的形成。低于17℃的温度导致空气中相对湿度过高 ,继而使得青霉菌侵染种球组织,如形成的根。这对开花的质量有负面影响 。未经准备的种球应在以下温度贮藏: - 在23-25℃,通风率为100升种球每小时6-10立方米 ,直到种植前4周; - 在17℃,通风率为100升种球每小时2立方米。 2.3 种植时间 种植风信子的时间要依以下几种因素而定: - 它们是否经过准备。经准备的风信子种入促成栽培箱的最好时间是在九月下旬 。未经过准备的在10月种植为宜。 - 低温处理阶段。如果种球贮藏在没有空调的生根室或室外贮藏箱中,在温度没有达到13℃或更低的时候(最佳是9℃),不能种植。较高的温度可使根系差 ,同时增加了感染镰刀菌的危险,并延缓生长 。因此在种植前将种球在13℃条件下放置几周是可以的。 - 希望的开花期。从希望的开花期倒推,即可得出正确的种植时期 。 - 每个品种在不同阶段所需的冷处理时间。 - 品种。不是所有的品种都适合于在任何时间栽培 。除了花形成阶段和冷处理阶段外 ,其它的还有诸如植株过高或过于柔软无力等重要问题不容忽视。 2.4 种植方法 每盆最好是种植1个或3-5个种球。盆底必须有口以便排水 。有几种pH值为6-7的土壤或混合物可做为盆栽土使用。为防止种植风信子种球时引起的发痒,可在种前将其喷湿。但是将种球沉浸在水中是不允许的,因为那样会导致欧文式杆菌侵染的危险 。种植时可将盆中填充满土 ,将种球压入土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生根时的反作用力的结果,风信子会被顶出土壤。在种植季节末期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为避免在生根室发生类似问题。可在种球顶部压一层粗沙(最少3厘米)或盖一层泡沫塑料 。种植者为达到这一目的,有时也把架子压在上面。三到四周后种球生根充分了,必须将盖在上面的架子移开 ,以避免对芽产生影响,而架子可在下一次栽培中重复使用。 种植密度以盆的尺寸而定,但每平方米最多不要超过200个种球 。在种植后,盆应被完全的浇水但不要过度。因为过湿的盆栽土会降低生根环境的质量 ,同时也增加了腐霉菌侵染的危险。
作物保护、病害和生理失调
7.1 常规土壤处理 为了防止在室外土壤冷处理时病害的发生,可取的方法是每年使用新鲜的土壤 。这样就不必对土壤进行常规处理了。 如果土壤以前被用过,可再用来装盆或覆盖种球。使用前建议进行常规土壤消毒 ,以避免丝核菌的发生 。这种常规的土壤处理方式,与郁金香种植前的土壤处理是一致的。另外可参考有关常规处理土壤的方法,我们建议您向当地的有关部门进行咨询。 7.2 种球处理 涉及处理种球的各种方法 ,请您参考郁金香分册中第七章“种球处理”之内容 。 首要的防止真菌病害发生的防护措施是按照前文所述的栽培步骤正确进行。对于为防止真菌而对种球的处理,可参考荷兰国际种球花卉中心每月的信息通告或向当地的咨询部分或供货商咨询。如果你能在风信子种球种植后立刻提供9℃的温度,而且冷处理期间花芽完全暴露而不覆盖土壤的话 ,没有必要使用杀菌剂来处理种球。 7.3 寄生性顶腐烂 植物的一部分位于花序上部花腐烂,被称作“顶腐烂”,它常常伴随着叶尖端出现褐斑 。 病因 这种腐烂多由常态下随机存在的寄生物引起 ,包括在小花受干后才开始被侵染的植物(生理性芽腐烂)或已预先被寄生菌感染的植物(寄生菌芽腐烂),接着寄生物能引起最初的侵染。 丝核菌 这种真菌从被污染(甚至是在种植前即被污染)的土壤中开始侵染植株。识别的标志是在一些小花上有不规则形状的,亮褐色的锯齿状疤痕 。在外部的叶片上的发生程度稍微轻一点。而更严重的侵染是斑点变大,植物叶尖变褐 ,在温室种植时可以看见蜘蛛网似的真菌生长痕迹。这种侵染常常区域性出现,当土壤温度上升时侵染加剧 。 镰刀菌 这种真菌的侵染发生在种球的根部开始生长时。一旦被侵染,根尖保持白色 ,而根冠处腐烂。种球的水分供应被中断,而导致花序干枯,通常接下来是顶腐烂或是植物发育迟缓 。影响真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超过9℃以及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就移入温室。 蓟马 蓟马危害(蓟马是种体小、细长 、黑褐色的害虫)识别的标志是在植株叶片上和花序上有白色的小斑点。这是由于害虫吸食幼嫩的植物组织而引起的 。然后这些被危害的地方变褐而死去。花序干枯死亡 ,枯死的部分又成为寄生虫的食物来源。这种侵染只发生在生根室,当温度升高时侵染加剧。 防止方法 - 经常使用新的土壤作为盆土 。被侵染的土壤在使用前用常规方法处理。 - 自然冷处理和生根室保持规定的温度。 7.4 青霉菌(贮藏期腐烂) 最初的症状在种植之前就能立刻看见 。在根尖受真菌感染部分干枯。在切开根基部时,可以看见其周围组织呈现浅褐色。在小籽球脱落处也能看见同样颜色的组织 。贮藏和以后的种植过程中种球会继续腐烂。被感染的种球芽比较短 ,种球本身根很少或是根本没有根。植株很容易倒伏 。 这种真菌侵染也发生在种球的受伤部分。受侵染的部分有白色到蓝绿色的真菌生长。其下组织变褐而松软,但这种侵染并不会延伸到根盘,而且对开花质量也没有不好的影响 。 病因 这种侵染由不同的青霉菌如P. verrucosum引起。“Pink Pearl ”及其变种容易经根尖受到感染。这种侵染主要发生在低温贮藏室(17℃以下) ,同时湿度高于70%。另一原因是由种球受伤而引起的 。 防治方法 - 防止芽早熟或根的形成。在到货后要立即种植(特别是“ Pink Pearl ”及其变种)。 - 在贮藏室内,要保持规定的恒定温度并使空气流通 。在整个贮藏期间要保持湿度在70%以下。 7.5 欧文氏杆菌(软腐) 在温室中,严重感染的种球不再发芽。种球变软,种球组织透明并伴随有白色或**斑点 。这些感染种球同时散发难闻的气味。感染不严重的病症是:从叶片基部形成一些湿的 ,暗绿色长的区域。首先是生长受阻,然后是植株萎蔫直至死去 。 病因 这种病害是由欧文氏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多为寄生性,主要侵染受冻或水分过多的组织。当温度太高或土壤太湿时 ,另一种侵染形式是从那些早熟根或小籽球剥落处的伤口处感染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秋季自然冷处理时土壤温度太高或过湿引起。“DelftBlue”和“Carnegie ”是极易受感染的栽培品种。 不要担心伴随这种病害的“**病”,这种病在温室中没有传染性,尽管受侵染组织通常出现黄油色 ,但侵染不会再在其它部位发生。 防治方法 - 通常种植种球在所推荐的条件下进行,即自然处理或生根室保持低温(9℃),同时不要太潮湿 。 - 种植时和整个温室期要除去受侵染的种球和植株。这可以防止欧文氏杆菌通过灌溉水向临近的种球传播。 7.6 生理性芽腐 这种芽腐也呈现出部分花序顶部的小花腐烂的症状 。但是 ,叶子通常不被损坏。生理性芽腐的先期症状为白色而不是乳白色。它经常在移入室内的过程中或其后不久表现出来 。这些染病小花的雄蕊玻璃化,凋谢或枯萎。在温暖、潮湿的温室环境中,这些死去的小花为经常存在于周围的腐败菌、真菌和螨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条件。 如果感染是由欧文氏杆菌引起的 ,感染的小花灰白色(继而变褐) 。它们潮湿,发出臭味并最后腐烂。临近的小花也看起来玻璃化。如果感染了青霉菌病症是呈蓝绿色,小花腐烂 。在栽培过程的最后阶段,特别是在准备将植物投放市场时 ,真菌会侵染顶部的小花。茎的颜色是褐红色,小花持续为绿色并可见到蓝绿色真菌生长。如果正在做进入市场准备的风信子处于冷 、湿的条件下,就会出现这类问题。 病因 导致生理性芽腐的主要原因是最后一朵小花脱水 ,这是由于冷处理过短造成的 。对这种芽腐是否敏感要根据不同品种和种球的尺寸来判定。举个例子,“Pink Pearl”的敏感性就高于“Anna Marie ”。另一个染病原因是常态下存在的青霉菌或欧文氏杆菌侵染了变干的小花,继而转移到其它临近的小花上 。如果未被感染的小花被真菌感染 ,这些小花将变干(盲花)。 防治方法 - 确保种植种球的生根室和自然处理温度保持在9℃恒温,不是9℃的处理要使用补偿措施。 - 不要过早地将种球移入室内,提供各个品种所需的冷处理 。 - 在温室期内保持23-25℃恒温 ,在种植期间温度降低幅度不要大于1-2℃,以避免温室气候中相对湿度较高而引起的青霉菌侵染。千万不要将水浇灌在花序上,特别是在最后阶段。 - 在运送之前 ,如不能提供贮藏,不要使盆中的土壤过湿,同时确保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气流通 。 7.7 “顶端变绿” 一些花序顶部的小花保持绿色,严重时会遍及整个花的顶部。 病因 由于低温处理不当而导致的失调;处理时间太短或不正确的温度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某些品种 ,如“Pink Pearl”及其变种和“ Jan Bos ”等,对这种失调的敏感程度都高于其它品种 。 防治方法 - 在栽培后,按规定的冷处理期和低温进行操作。 7.8 “花序生长歪” 在种球移入温室后 ,风信子花茎的最上端生长变得歪斜。 病因 在风信子大的花序中,一部分花茎及其附着的小花生长比其它部分相对要快,诸如“Delft Blue”及其变种 ,“Carnegie ”和“L’Innocence”等品种。这种性状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这种失调多见于种植较早,以及有大花序的风信子中 。 防治方法 - 种植后 ,使用规定的冷处理和低温标准 - 保持稍低的温室气温(18-17℃)也能防止花序歪斜病症的发生。 7.9 “顶端开花” 与正常生长状态不同的是,位于顶端的小花提早于较低部位的先开花。这类花朵的花序通常短且健壮 。 病因 这种失调,是由于在将植物移入室内之前没有进行该品种的所需的冷处理而造成的。每个品种于这种病症的敏感性各不相同。 防治方法 - 在种植后 ,按规定的冷处理和低温标准操作 。
希望你的风信子能早日开花。
by Jassy
1、荷花
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 ,有红、粉红 、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
荷花种类很多 ,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 ,莲子 、根茎、藕节、荷叶 、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 。
2、丁香
花期4-5月,果期6-10月。最适宜年均温度23~24℃,最高月平均气温26~27℃ ,最低月平均气温16~19℃。
中国产于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松潘 、南坪)。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 。主要分布于西南及黄河流域以北各省区,长江以北各庭园普遍栽培。
3 、芍药
花期5~6月 ,一般单独着生于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也有一些稀有品种,是2花或3花并出的。原种花白色,花径8~11厘米 ,花瓣5~13枚,倒卵形,雄蕊多数 ,花丝**,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 ,顶端钝圆 。
4、月季花
自然花期8月到次年4月,花成大型,由内向外 ,呈发散型,有浓郁香气,可广泛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月季的适应性强 ,耐寒、耐寒,不论地栽 、盆栽均可,适用于美化庭院、装点园林、布置花坛 、配植花篱、花架,月季栽培容易 ,可作切花,用于做花束和各种花篮。
5、龙牙花
荚果长约10厘米,具梗 ,先端有喙,在种子间收缢;种子多颗,深红色 ,有一黑斑 。花期6-11月。中国广州 、桂林、贵阳(花溪)、西双版纳、杭州和台湾等地有栽培。原产南美洲 。
百度百科-荷花
百度百科-丁香
百度百科-芍药
百度百科-月季花
百度百科-龙牙花
关于“风信子的具体介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寒安”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风信子的具体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风信子的具体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花卉名称 别名...
文章不错《风信子的具体介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