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陋室铭》赏析

网上有关“刘禹锡的《陋室铭》赏析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刘禹锡的《陋室铭》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刘禹锡著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 ,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的《陋室铭》赏析,欢迎参考~

 《陋室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 ,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 ,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 ,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 ,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 、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 ,处处可见雅趣逸志 ,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 ,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 。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 ,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 ,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 。同时 ,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 ,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 ,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 ,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 ,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 、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 。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 ,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 ,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 ,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 ,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 ”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 ,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 。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 ,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 、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 ,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

 写作手法

 整体评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 ,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 ,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 ,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 ,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 ” ,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 ,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 ,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 ,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 ,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 ,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 ,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 ,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 ”和“谈笑 ”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 。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 ,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 ,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 。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 ,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 ,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 ,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 ,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 。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 ,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 ,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 、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 ,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 。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 ”。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 。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 ,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 。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 ,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 ,论文当有论据 ,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分层评析

 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 ,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 、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由山、水、仙 、龙入题 ,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 ,但回头一看 ,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以类比的方式开头 ,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 。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 、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 。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 ,没有平头百姓 。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以上是作者从三方面对于一个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 ,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 ”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交朋识友 ,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又多姿 。远离嘈杂的音乐 ,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 ,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 ,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已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 ,不仅说明了陋室不陋 ,又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 。从诸葛亮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扬雄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来看,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 ,是否还有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 ,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呢?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 ,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 ,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 ”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何陋之有 ”回应上文 。陋室不陋 ,关键在于“君子居之” ,也即铭文一开头所说“惟吾德馨” 。这个结语引经据典,显得警策有力,把个“陋 ”字彻底翻过来了。铭文一般都压韵 ,并常用排比、对偶句。就用了名 、灵、馨、青 、丁 、经、形、亭等字韵脚,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分明 ,音韵谐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 ,毫无呆板之感 。除末句外,全篇都是骈句,韵脚是 名 、灵、馨、青 、丁、经、形 、亭等字。

刘禹锡的《陋室铭》全文?

陋室铭背后的小故事:

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后 ,受“株连”被贬为安徽和州(今和县)通判。按规定,他在和州衙门里应享有一套三室三厅的住房,但因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 ,见刘禹锡是个被贬的下台干部 ,为讨好他的主子,便对刘禹锡百般刁难,先是让其搬出衙门 ,在城南门外面江而居 。

刘禹锡自是心知肚明,不但不生气埋怨,反而十分高兴 ,并顺手撰写对联一副贴于门上。上联为:“面对大江观白帆”下联是:“身在和州思争辩 ”。

和州知县见了,气就不打一处来,心说好小子 ,我不但没有制伏你,反倒为你办了个好事,如此这般我怎么向我的主子交代?于是 ,知县便心生一计,将刘禹锡从城南门搬到城北门,住房也由原来的三室减为一室半 ,看你怎么还“面对大江观白帆?”

刘禹锡从城南门搬到城北门 ,慧眼独识,他发现此房虽小,也不临江 ,却位于德胜河边,岸边还有一排老柳树,风景十分秀丽 。

于是 ,他便又题作一联:“杨柳青青河水平,人在历阳(和州秦代称历阳)心在京。”和州知县见刘禹锡实在是无可救药,便让他住进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凳的小屋。

谁知刘禹锡因祸得福 ,他住进小屋,灵感突至,遂写下了流芳百代的传世佳作《陋室铭》:“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前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高风峻节高尚的情操 ,及其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德。

扩展资料

《陋室铭》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的主旨 。

接着从室外景 、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 ,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它单纯 、简练 、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陋室铭》不足百字 ,篇幅极短 ,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 ,有古之贤人 、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 。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 ,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 ,有叙述 、描写 ,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 ,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 ”,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 ,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 、抒情议论于一炉 。

在语言表达上 ,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 ,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 ,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 ,音节铿锵。

百度百科-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作者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唐代大诗人、文学家 、哲学家 。

刘禹锡文名遐迩。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 ,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后经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 ,加检校礼部尚书 。他和柳宗元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 ”。据史载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 ,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 。按王朝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是 ,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 ,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 ,他毫无怨言 。刘禹锡是个文人,于是就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 ,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 。刘禹锡见此景色 ,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闻讯后,下令撵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

半年光景 ,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 。他在愤激之中,有话如鲠在喉,倾吐为快 ,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这人就是柳公权)碑刻竖于门外。(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5年第11期《刘禹锡和他的“陋室铭”》)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 ,唐代汉族人 ,冒称中山刘氏,洛阳人,字梦得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 ,祖坟原在洛阳北邙,后因地峡不可依,所以后来改葬于荥阳(今郑州荥阳) 。刘家世居洛阳 ,中原战乱,他父亲徙家江南,刘禹锡生于江南 ,其父死后,他扶棺返里,同时他母亲也从江南返回洛阳 ,此后可能在荥阳住了一段时间。集异记中有刘禹锡“贞元中寓居荥泽 ”之说。刘禹锡一生坎坷,四处漂泊,直到晚年 ,才居于洛阳 ,后逝于洛阳 。刘禹锡说自己是“客居江南”,称自己是“雒客”,称“洛阳旧有衡茅在 ” ,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可见,他在嘉兴、荥阳、洛阳都安过家。若联系到他祖籍洛阳 ,还是认为称他为洛阳人比较合理 。也有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因为刘邦是彭城人,彭城乃刘氏郡望所在而已,如韩愈之于昌黎。曾任监察御史 ,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哲学家 、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 ,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 ,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名句很多 ,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 ,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 ,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 ,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 ,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 ,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 ,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 ,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 ,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 ,风格渐趋含蓄 ,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 ,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着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陋室铭(1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3)陋室 ,惟(4)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9)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 ,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16),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7)

注释:

(1)名:出名(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2)灵:灵异

(3)斯 、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只

(5)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吾 ,我 。

(6)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这里指知识渊博的人. 有学问的人。

(7)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 。

(8)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丝,琴瑟 ,竹,管弦乐,这里指的是合奏乐器的声音,解为噪音 。

(11)乱耳:乱 ,使……烦乱。

(12)案牍,官府的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今义 样子;劳,使……劳累。

(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 ,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

(15)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 ”“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 ,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和前一句引用典故表明:“陋室不陋”)

(16)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萧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今义,丝绸和竹子;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也有表舒缓语气的作用。

(17)何陋之有:之 ,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 ,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 ,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8)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 ,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0)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 ,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 ,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 ,上,名词作动词,漫上。绿 ,名词作动词,变绿 。

草色入帘青,青 ,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

无丝竹之乱耳,乱 ,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 ,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 ,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屋子 ,只是(因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藓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 ,映入竹帘。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使我的耳朵紊乱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关于“刘禹锡的《陋室铭》赏析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3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夫星星的头像
    夫星星 2025年08月12日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夫星星”

  • 夫星星
    夫星星 2025年08月1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刘禹锡的《陋室铭》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刘禹锡的《陋室铭》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陋...

  • 夫星星
    用户081201 2025年08月12日

    文章不错《刘禹锡的《陋室铭》赏析》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翰腾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