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乒乓球弧圈球技术的特点与作用

网上有关“论述乒乓球弧圈球技术的特点与作用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论述乒乓球弧圈球技术的特点与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正手加转弧圈球:

(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 ,重心约在右脚上 。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 ,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 ,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 。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正手前冲弧圈球:

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 。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 ,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 、腰 、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 ,加速度达到最大 ,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

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

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 ,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 ,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 ,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 ,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正手侧旋:

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 ,摩擦球的偏右面 ,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 。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 ,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 ,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

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 ,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

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 ,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 ,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击球过程中 ,两腿向上蹬伸 。

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

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 ,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 ,使之得以普及 。

与国际接轨,虽然说中国的乒乓球很厉害,这种打法也是目前国际流行的打法 ,,,

关于“论述乒乓球弧圈球技术的特点与作用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青崖白鹿的头像
    青崖白鹿 2025年09月09日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青崖白鹿”

  • 青崖白鹿
    青崖白鹿 2025年09月0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论述乒乓球弧圈球技术的特点与作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论述乒乓球弧圈球技术的特点与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 青崖白鹿
    用户090908 2025年09月09日

    文章不错《论述乒乓球弧圈球技术的特点与作用》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翰腾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