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汽车的油耗

网上有关“如何测汽车的油耗”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如何测汽车的油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百公里油耗计算方法:耗油量(升)÷公里数(KM)×100=L/100KM

1 ,6T,1,8T

前面的数字代表发动机排气量 ,也就是各个气缸容积之和,排量越大,功率越大 ,油耗越高;后面的T表示进气增压系统;

常规的发动机进气是靠活塞下行产生的真空力将空气吸入发动机 ,吸入的空气密度下降,因而含氧量也会随之下降,燃烧不充分;

进气增压系统是依靠外力将空气以一定压力压入气缸 ,因产生压力,压入气缸的空气密度上升,同时含氧量也随之上升 ,燃烧比较充分。

进气增压系统分为:机械增压系统,气波增压系统,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和复合增压系统四类 ,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工作原理:由排气管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废气驱动排气涡轮通过涡轮轴带动进气涡轮压气。

理论油耗的测试方法,有碳平衡法和流量计法两种 。

碳平衡法则是通过元素守恒的原理 ,通过测量汽车排气流量值和含碳气体浓度值,来测算消耗的燃油量。碳平衡法虽然是间接测算,但是只需将仪器管路与排气管对接即可测试 ,而且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因此 ,碳平衡法是目前主流的测试方法 。

流量计法是在发动机油管上串联流量计,直接测试消耗了多少燃油。

扩展资料

把油位定到一个点,然后加100块钱看能跑多少公里 ,城市里和高速的油耗不一样,建议两个都测下。

在简单点说,就是车跑的没油了 ,加100或者200块钱的油,到在跑到没油看看能跑多少公里 。

虎式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 I)即“虎I ”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制造的重型坦克 。虎I坦克自1942年进入德国陆军服役至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为止。

在1943年3月虎I坦克起初名为Pzkw Ⅵ Ausf. H,但后来重新设计成为Ausf. E (Ausführung Ger.

"version")。这名字同样跟Mark Ⅵ-E 、Panzer Ⅵ-E、PzKpfw Ⅵ-E或Sd.Kfz. 181

(Sonderkraftfahrzeug

181)一样知名 ,尽管公众通常只知它们的名字是虎I或简单称为虎 。虎这个绰号是由斐迪南德·保时捷所取的。虎I的基本设计概念同时延用到其他车辆上面,

包括虎Ⅱ(虎王)坦克和突击虎式突击炮。

发展历史

1937年春季开始研发于1937年春季开始研发,开发过程几经周折 。到1941年亨舍尔和其它三家竞争对手(保时捷 ,MAN,

和戴姆勒·奔驰)

分别提交上一款35吨左右,配备75mm火炮的坦克设计方案。然而德军在总结法国行动中遭遇到夏尔系列和圣莎蒙坦克的威胁后 ,发现地面防空部队的88毫米

防空炮在一次违规操作中将来袭的20多辆英法联军坦克杀的大败而归 ,遂在1938年国会中强烈要求将88毫米炮装到新型坦克上。伴随着苏联T-

34型坦克的诞生宣告了这些设计的必要与紧迫 。据亨舍尔一位设计师埃尔温·阿德勒讲:“军事专家深为震惊,他们发现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竟无一款坦克能与T-

34匹敌。”于是,定制标准立刻提高 ,包括车重增加到45吨,并配备一款88mm火炮。新坦克的原型车必须在1942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日上亮相 。由于研发时间有限 ,原先较轻的底盘设计被保留。增加的重量使得一些部件需承受更大的压力,因而该车可靠程度、稳定性相对降低了。不像豹式坦克,虎式坦克丝毫没有借鉴T-34坦克的设计经验:斜坡式装甲在防穿透方面的优势 。但采用厚重 、制造质量优良的直面装甲 ,实战中表现亦是毫不逊色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保时捷(简称POR.)和亨舍尔(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克虏伯(Krupp)

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的设

计 。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 ,Krupp为保时捷公司的VK4501(P)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

经过修改后被亨舍尔公司的的VK4501(H)采用。1941年中期,亨舍尔公司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 。H1

型装备88mmKwK36L/56炮 ,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 ,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

——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亨舍尔公司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 。1942年4月17日

两家公司都生产出了它们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拉斯登堡(希特勒的指挥总部--狼穴所在地)附近的一个车站 ,然后行驶11

公里达到拉斯登堡。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保时捷和亨舍尔按时提交了样车,在面见希特勒之前于拉斯滕堡作了比较测试 。最终采取了折衷方案 ,亨舍尔的基本架

构被采用,而换装保时捷的炮塔。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 ,在东普鲁士的

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19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 ,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 。在测试期间,保时捷的样车由于经常抛锚而

被淘汰,而亨舍尔的样车却非常成功 。同月 ,亨舍尔的VK4501(H)定型 ,命名为"Panzerkampfwagen Ⅵ Ausf.

E",别称"Tiger 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虎式坦克正式定名为Panzerkampfwagen Ⅵ Ausf. E(六型坦克,E改型)批量生产开始于1942年8月。但是军方也同时订购了90辆保时捷设计的车体加装固定战斗室改装为坦克歼击车使用 ,即人们常说的“费迪南坦克歼击车 ”,库尔斯克会战后,

残存的费迪南坦克歼击车进行了细节改装并加装了前机枪 ,于1944年2月27日被正式更名为“象式坦克歼击车” 。其中654重驱逐坦克大队还得到了一辆改

装过的象式坦克歼击车,此车把固定战斗室改为了虎式坦克的活动炮塔,等于又重新拼出了一辆保时捷虎 ,估计这也是唯一的一辆实战用的保时捷虎。不过根据后来

《被遗忘的士兵》这个采访传记中,德法混血士兵——服役于大德意志师的萨尔士兵曾回忆到自己所在部队曾经接受过20多辆保时捷虎式的支援:它们在空场上热

车的发动机响声让你感觉就好像你身处在一个巨大赛车场一样。

虎式坦克在生产线上

虎式坦克被匆忙投入实战,其实最初的产品漏洞百出 。因此 ,所有大小改动,都直接在生产环节上完成。最为显著的改动是后期型号降低了炮塔,并为乘员提供更为安全、较易于逃生的驾驶舱。为降低成本 ,防水能力和空气净化/调节系统被取消了 。

虎I在1942年8月开始生产 ,而在1944年8月生产了1,355辆后停止。开始生产时平均

每月25辆,而1944年4月已增长至每月104辆。增长的顶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辆 。(由于英军轰炸机昼夜不停地对德军的兵工厂进行轰炸,导

致虎式坦克的产量下降了一半多)一般而言 ,它用了两次生产期(前期型及后期型)生产虎I(PzKpfw

Ⅵ)和同期的德国坦克一样。当IS-2坦克出现在战场上市,虎式已经没有优势,而且虎Ⅱ(Tiger Ⅱ Ausf

B)开始在1944年1月生产 ,虎I遂逐步淘汰。

盟国空军对德军兵工厂的猛烈轰炸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 。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

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 ,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 。后期生产的“虎I ”的发

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 ,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 。从

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 ”坦克。

在诺曼底登陆战中,虎式重型坦克的传说达到了巅峰 ,米歇尔魏特曼上尉驾驶虎式坦克把英军25辆坦克吃掉 ,这里包括克伦威尔坦

克还有装备了先进的17磅炮和领先一个时代的APCR炮弹的萤火虫坦克给干掉了,同时还摧毁了28辆半履带车辆和卡车。同时,卡里乌斯也在东线(马里诺沃

小村)一场战斗中干掉了20多辆包括先进的IS2重型坦克在内的苏军坦克 ,但是,当时这些苏联坦克正在小镇空场上热车,苏军车组完全没有想到刚击退的德国

北地师(Northern

land) 。居然碰巧遇到了一个虎式小队的支援 ,而且这支小队里居然有3个是德国虎式王牌前五名中的。由于战术优秀,两台侦查进村的虎式坦克不到两分钟摧

毁8辆还在热车的斯大林2型坦克。这里可以从侧面了解虎式坦克炮弹再装填的速度 。

虽然虎式为纳粹德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它最终还是被“虎Ⅱ ”所取代。虎式坦克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19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 ,生产了104辆 。“虎I”被装备到一些独立的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2年8月29日,“虎I ”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营一连。1942年12月 ,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营的“虎I”式坦克参战 。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 。虽然战争结束了 ,但是虎式坦克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如果你在墙上画它 ,会把二战的盟军新兵给吓跑,足以见他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地位”。编辑本段设计特色机动性较差的坦克

虎式

虎式坦克的设计概念不同于德国早

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设计强调机动性 、防护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虽然德国早期的坦克火力往往不及其它对手 ,然而战术上的优势抵销这些不利条件 。虎I坦

克的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着重火力和装甲的而适度牺牲机动性。但事实上,虎I的机动性只是没有提高 ,而和之前的Ⅲ号、Ⅳ号相同,也就是仍然拥有德国

中型坦克的机动性,虽然比不上M4和T-34 ,较好的重型坦克。

重量足足是Ⅳ号坦克的两倍多

虎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早在1937年就已经开始,但是当时因为没有该方面需要而没有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 。真正刺激虎式出现的是德国在西欧和

北非的战争,88mm炮在反坦克运用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 ,于是德国人便试图为其配置一个战车载体。尽管大体上的设计和外型类似Ⅳ号坦克(中型坦克),但虎

I坦克的重量足足是Ⅳ号坦克的两倍多,重量的增加来自于更厚的装甲 ,大口径火炮 ,以及必然产生的庞大燃料和弹药储存空间、较大的引擎 、更坚固的传动及悬吊系统。

厚度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绝大部分炮弹

虎I坦克的车体前方装甲有110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100~120,相较之下四号坦克车身

前方只有80毫米的厚度而炮塔正前方也只有57毫米厚 ,而虎I坦克的两侧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装甲 。这样的厚度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绝大部分炮弹,尤

其是来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弹,虎式能够抵挡远距离落下的大口径炮弹。虎I坦克大部分的装甲是垂直与其它结构相连接的 ,并采用了咬合连接形式,使其获得了良好

的结构性能。同时咬合的装甲块之间都采用了焊接(而不是铆接),焊缝质量很高 。比如SU/ISU-152,SU-85 、ISU-122,SU-100、

T-34-85、IS-2 、M4A3E系列、M26、M18 、M10、M36、丘吉尔 、克伦威尔、萤火虫

可以涉水四米深

虎I坦克对多数桥梁而言过重 ,因此它被设计可以涉水四米深。这要求特殊的机制来透气和冷却。潜

水需有30分钟准备 。炮塔和枪必须被固定于前方位置并且密封 。而且在坦克后部需高高升起一只大型呼吸管。只有初期495辆虎I坦克装有潜水系统,所有的后

期型虎I坦克都只能涉水两米。

虎I坦克的引擎系统

两个可对流隔舱置于两侧,每个隔舱都有油箱、散热鳍片 、散热风扇 。引擎最初是设计使用一具21

公升12汽缸迈巴赫HL210P45汽油引擎650匹马力(实际测为641匹 ,478千瓦),虽然是一具好引擎,它提供的动力不敷使用 ,这很快被升级了到

HL230P4523公升700匹马力(实际测为690匹 ,515千瓦)。引擎为直列式汽缸,汽缸间角度约为60°,惯性启动器安置在右侧 ,也可穿过坦克

后部的洞口透过链条驱动,引擎可透过车顶的舱口吊起。

汽油引擎在后部下方并连结前方的齿轮箱,11吨炮塔使用由引擎供给动力的液压驱动系统推动 ,即

使如此,自转一圈需要一分钟 。悬吊系统使用了十六组扭力杆,为节省空间 ,负重轮摆臂一侧向前而另一侧向后,每只负重轮摆臂装有三个负重轮,提供更好的乘

驾。负重轮直径为800毫米并且相互交错 ,要拆除内侧损失橡皮胎(这经常发生)的负重轮,得一并卸下数个外侧负重轮。这复杂系统有一定的缺点,负重轮间的

间隙因下雪或泥土因为结冰而无法动弹 。苏联于凌晨的攻击时偶然发现此时虎式是可能处于无法移动状态。之后 ,新的全钢制负重轮设计出来 ,橡皮胎制于内部,最

终全面取代旧式负重轮。虎式坦克的履带725 毫米宽(是史无前例的) 。铁轨运输有限尺寸大小时,于外侧负重轮必须被卸下 ,并且需更换较狭窄的520

毫米履带,即使优良的坦克乘员也须20分钟更换。

内部布局具有明显的德国坦克特征

前方是开放乘员组隔间,驾驶和无线电操作员分别坐于前方齿轮箱两侧。在他们后面地盘区绕着炮塔

底部围拢成连续的平实表面 ,这可以帮助装弹手检查放在履带上方隔间内的弹药 。二个人坐在炮塔内,射手在炮的左边,车长的后面 ,装弹手坐在一个折迭的位子在

上,从炮塔底板到车顶仅有157公分高 。

虎式

虎式坦克采用88毫米口径电动击发炮

KwK36L/56(L/56指炮管长度为口径的56倍),由克虏伯公司研发并生产 ,炮塔有一

个圆型的底部。主炮的支撑及发射机制则发展自德国著名的88高射炮,其88毫米36L/56衍生型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虎Ⅱ坦克88毫米Kwk43L

/71型主炮 ,也是出自该系列高射炮。是二战时杀伤效率最高的几款坦克炮之一 。并配置了极为精确的卡尔蔡司TFZ

9b 瞄准器 ,精准度惊人,该炮可装载三种型号弹药:PzGr.39 弹道穿甲爆破弹、PzGr.40亚口径钨芯穿甲弹和HI.

Gr.39型高爆弹(HEAT)。虎I的主炮发的炮弹可以依一非常直的轨迹而飞行,在一次试射时 ,坦克在1200码的距离外开火,而连续5发落在一个16

英吋×18英吋的目标上。而虎I坦克亦曾在大于1哩(约1600米)的距离外打中敌军的坦克,不过这作用并不太大 ,因为在二战中的战争距离是远比一哩近

的 。在战争前期,虎能有效在战斗距离击穿盟军坦克的正面装甲,但到了43年之后 ,虎式对付盟军的部分坦克已力不从心,二战无法对M3A3E8

M4A3E2JMBO IS-2 IS-2M IS-1 M26,右图为88MML56的穿深 ,

其它新特点

虎式坦克采用液压控制可变速齿轮箱和半自动传动系统。坦克的重量增大意味着需要新的操控系统,衍生型的英国Merritt

布朗单齿轮系统被设计者使用,用于替代轻型车辆的离合器和煞车设计。虎式坦克的操控系统是双斜齿轮类型 ,有两个不同且固定的轴藉由不同斜齿轮相互扭动 ,它

配有有八段速度齿轮箱,有十六种斜齿轮运作 。在必要情况下,最小半径旋转要透过单边煞车来进行旋转。虎式的操控系统在它的时代来说是易于使用的。但是 ,虎

式坦克的移动性能仍有待改进 。当虎式坦克拖曳一辆抛锚的虎式坦克时,引擎经常过热,这有时会导致引擎故障或起火 ,因为这些原因虎式坦克被禁止用来拖另一辆

抛锚的虎式坦克。如果履带发生故障,经常需要两辆虎式坦克拉拖动一辆。故障的履带对坦克自身也是很大的问题,由于履带是高度绷紧的 ,不能单靠移除履带插销

来拆除履带,有时甚至是用炸药包来炸开几段 。单辆德国Sdkfz9 Famo半履带拖车无法拖曳虎式坦克,需增加到三辆Sdkfz9 Famo

半履带拖车才能拖曳一辆虎式坦克 。

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 ,又称五号坦克)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投入使用的一款坦克,它主要于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欧洲战场服役。它原本被打算用作为对抗

苏联T-34坦克的武器,及取代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 ,并与它们和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战 ,直至战争结束。而它亦被认定为德国在二战中最出色的坦克,并与苏联

的T-34/85齐名 。在1944年之前它被标识为五号坦克豹式,并被陆军部编号为Sd. Kfz. 171。在1944年2月27日 ,希特勒下令它改称“豹式坦克 ”。

特点坦克构造这架坦克的乘员由五个人来担任:驾驶员、通讯员 、炮手 、装填手及车长 。而其斜甲则采用了同质钢

豹式坦克

板,经过焊接及锁扣后变得更为坚固。此外,最初生产的豹式坦克只有一块60毫米的斜甲 ,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豹式D型以后的型号更把炮塔装甲加强至120毫米的上限,以保护炮塔的前端。而坦克两侧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边 ,以保护坦克不受敌人磁性地雷的损害 。

豹式坦克的重量由预计的35吨增加至43吨,安装了一台700匹马力的梅巴赫HL230P30 V-12汽油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一般被认为可以承受连续行进2000公里的负荷。豹式行进的速度46千米/小时。悬挂系统由前方的驱动齿轮、后方的诱导轮和八个涂上橡胶的钢轮所组成 。豹式坦克在每个减震臂中添上两支扭力杆 ,越野性能良好但造价昂贵且很费时。发动机如果把额外安装的火炮和斜甲排除在外的话,豹式无疑是德国最常见的坦克设计。坦克的重量由预计

博物馆中的豹式坦克

的35吨增加至43吨,更被安装了一个可以提供700匹马力 ,以齿轮箱及掌控系统驱动的梅巴赫HL230P30

V-12汽油发动机 ,而这种发动机一般被认为可以承受连续行进2000公里的负荷 。为了把发动机的故障减到最少,开发人员特意安装调速器以把发动机的转数

下调至每分钟2500转 。此外,调速器的安装也使得豹式行进的速度由55千米/小时下降至46千米/小时。装甲与机动性豹式坦克借鉴了苏联坦克设计上的思路 ,其最主要是倾斜式装甲,增加来袭炮弹产生跳弹的可能,而且也增加了装甲水平方向的厚度 ,使得不易被射穿。此外较宽的履带以及较大的路轮也大幅改善了在松软地面上的机动性 。越野性能豹式的悬吊系统由前方的驱动扣链齿轮、后方的导轮和八个涂上橡胶的钢轮所组成,它更在每个震臂中添上两支扭力棒作为其悬吊系统的另外部份。因此,豹式的造价十分昂贵且很费时 ,但这亦为它带来了当时无可取代的越野性能。控制系统

豹式的控制系统以ZF公司设计的7档AK

7-200同步齿合齿轮箱及MAN出产,以控制杆驾驭的单轴条掌控系统组成 。其掌控系统允许以一个固定的轴条来驱动每个齿轮箱。当齿轮愈大,转动的半径就

会愈大。如果其半径比要求中大 ,那么掌舵用的刹车系统就可用来收紧齿轮的转动 。而豹式坦克的最大弱点就是其最终的驾驶部件。这是因为在战争期间,德国缺乏

制造齿轮的机器,刚巧生产该部件的机器也缺乏必须的齿轮 ,才导致这个尴尬的局面。而且 ,这个部件的寿命也不过行进150公里 。坦克主炮豹式坦克的主炮为莱茵金属生

产的75毫米半自动KwK42

L70火炮,携带79发炮弹(G型为82发)。这款主炮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弹药:APCBC-HE 、HE和APCR三款,以作为供应弹药短缺。75毫米口径

火炮在当时并不算是大口径的火炮 ,但是豹式的主炮却是二次大战中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 。其特长炮管和强大的推动力,更为其提供了高速的发炮能力 。此外,由

于坦克上的瞄准器敏感度较低 ,这使得豹式坦克能够更容易击中敌人。加上此火炮的贯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

L56火炮为高,令豹式坦克成为了战场上的杀人机器。而且,它也装上了两支MG34机枪 ,分别安装于炮塔上及车身斜面上,有助于扫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实战性能

豹式在二次大战的欧洲战场中备受瞩目。平均5辆M4雪曼被击毁才有一辆豹式坦克被消灭,就如德军的虎式坦克一样。加上其致命伤──发动机容易过热而焚烧

──已经解决了 ,更使得它成为德军中最具效率的装甲坦克之一,只是后勤工作有些问题 。在战争后期,苏军缴获了好些豹式坦克并纳入了对德作战之中 ,并把车上

的操作指南译成俄语向全体人员提供。在IS-2推出后 ,苏方曾作测试声称122毫米穿甲弹能在700米击穿豹式首上,而德国人的报告说122毫米穿甲弹能

在1500米击穿炮塔正面,却不能击穿豹式首上而豹式的火炮能在800米击穿IS-2的120mm炮塔正面 ,在一千米击穿首下。同时豹式的发射速度比

IS-2快很多 。(由于德国人作的总结报告对于敌我双方的坦克的首上倾甲都作了很高估计,很可能他们估计的是车体以30度角对敌时的击穿距离。)坦克造价德国坦克过于精密,据说生产一辆虎式、豹式坦克需工时分别为30万和15万工时 ,T-34只需8000个工时。因此生产一辆虎豹的过程中苏联可生产十几辆T-34 。然而这根本是不懂统计手段而产生的假象。我们通过在价格方面的比较就能看明白:一辆四号坦克为10万马克,

豹式坦克是117000马克,虎式是28万马克。折合美元是46387、6万和11万9920美元 。一辆T-34-85在1943年要价164000卢

布 。折合为30943美元。可知双方实际所需工时根本没有那么大差别。此外根据JENTZ的书 ,生产一辆豹式的官方工时是两千小时而不是传言的15万工

时 。需要注意的是德国的军工生产受过晚的总动员影响,必须建造大量潜艇和本土防空力量,并不能象苏联一样把所有力量投入到陆军和前线空军的生产中去(苏联

T-34坦克最大的生产地车里雅宾斯克厂战前是生产火车头的 ,而战时苏联几乎全部的铁路器材都来自援助)。因此单纯把坦克产量对比苏联过低归因于设计是不对的。

关于“如何测汽车的油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初兰的头像
    初兰 2025年09月13日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初兰”

  • 初兰
    初兰 2025年09月1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测汽车的油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测汽车的油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百公里油耗计算方法...

  • 初兰
    用户091308 2025年09月13日

    文章不错《如何测汽车的油耗》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翰腾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