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分录怎么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分录怎么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购买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
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 ,账务处理是,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实际收到分红款项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请问会计分录上要做怎样的调整?
结论:在个别报表中 ,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如果已分配过现金股利,确实需要追溯调整 。以下是具体调整步骤:
当成本法下 ,投资方收到现金股利时,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而权益法下,这部分股利应反映在被投资单位的损益调整中 ,因此需要调整:
借:投资收益(需要用留存收益代替)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反映投资方权益份额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权益法下,如果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 ,投资方的账务处理会涉及:
-被投资亏损时:借记“投资收益 ”
-被投资单位后续盈利:先弥补未确认损失,再进行损益调整
出售长期股权投资时,除了上述调整,还会涉及到其他科目 ,如“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
以上调整均基于会计准则,确保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投资企业投资后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实施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但经过若干会计期后 ,投资企业出于经营上的考虑,可能让售部分股份,致使其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为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 ,此时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必须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投资企业应于终止权益法时,按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 ,其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利润或现金股利时,属于已计人投资账面价值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 。
例:甲公司1995年3月1日以400万元的价格购买己公司40万股普通股股票 ,每股面值10元,占乙公司股份总数的30%,具有控制影响,甲公司按权益法核算其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至1996年1月1日,长期股权投资余额由400万元增至430万元,1996年7月1日 ,甲公司以250万元的价格将其所持乙公司股份的一半出售,使其持股比例由30%,降至15% ,1996年1月1日至6月30日乙公司实现税后净利100万元,中期派发现金股利60万元,1996年7月1日至12月31日 ,乙公司实现税后净利100万元,派发现金股利50万元。
根据上述实例,甲公司应做以下会计处理:
(1)1995年3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投资成本)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2)1995年计并应享有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计算过程略):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3)计等1996年上半年应享有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1000000×30%=300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己公司(损益调整)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4)1996年上半年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18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 180000
至此 ,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430+30-18=442(万元)
(5)1996年7月1日出售一半股份时,股份出售净收益=250-442×50%=29(万元)
借:银行存款 25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投资成本) 2210000
投资收益 290000
(6)1996年底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75000
贷:投资收益 75000
从以上账务处理程序可知,权益法改为成本法后,投资不需编制反映对被投资单位分享税后净利的会计分录 ,从1996年7月1日起,除非发生支付清算性股利或永久性贬值,否则 ,在甲公司将己公司的股份出售之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将一直保持为221万元(442-221=221万元)。
关于“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分录怎么做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冷菱”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分录怎么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分录怎么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分录怎么做》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