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简介的内容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简介的内容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盛誉的岳阳楼踞于岳阳古城的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壮阔 ,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名冠天下的岳阳楼构制独特 ,风格奇异,楼三层、飞檐、盔顶 、纯木结构,全楼高达25.35米 ,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 ,占地251平方米,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 ,远远而瞭,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尤显雄伟壮丽 。
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 ,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 ,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 ,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6年) ,堪称“燕汗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寄情山水,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以后 ,还有李白、杜甫、李商隐 、李群玉等大诗人接踵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语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给岳阳楼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文化意蕴。
岳阳楼真正闻名于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 ,滕子京无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于是 ,他便请当时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斯文一出,广为传诵 ,虽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 ,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远,堪称绝笔 ,其中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成为千古名言。自此,岳阳楼更是名扬中外 ,以后历朝历代的诗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如虞集、杨维桢,杨荃 、李东阳、何景明、袁枚 、姚鼐等都曾来引把酒临风 ,登楼吟咏 。
在岳阳楼一千余年的历史中,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 ,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每次重修后,“则层檐冰阁 ,岌颂于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毁之时,“则波巨浪,冲击于其下 ,迁客骚人矫首而太息 ”(清朝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至民国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 ,“雄鸡一唱天下白”,岳阳楼迎来了第一缕曙光,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对岳阳楼极为珍视,对共进行了彻底的重修,重修后的岳阳楼 ,保持了原有的规模和结构,保留了原有的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楼底花岗石台基增高了30厘米 ,使岳阳楼前的仙梅亭、三醉亭更显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楼地面改铺古代青,厅中的四根楠木大柱 ,为旧楼原物;宋代的四个大石墩,仍然蹲立在大柱下,民国二十一年年砌的原三面砖墙 ,改用了仿明清式样的雕花贴金门窗,二楼为使登临者视野更加开阔,加大了游廊空间 ,楼堂正面悬挂着清著名书清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由12块紫檀木组成,三楼陈列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诗 ,各楼悬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对,并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其中一楼有一幅长达102字的对联 ,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 、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沦然涕下!”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水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潴者,流者,峙者 ,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而三楼一副短联 ,仅仅八个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岳阳门如果站在岳阳楼临湖西门向岳阳楼望去,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由巨型花岗岩石砌成的拱形门洞,那三个刻在青石匾上的金色大字--“岳阳门 ”看似笔力清瘦而不失端庄凝重 ,它是岳阳知府黄凝道于乾隆于卯年(1747年)嘉平月题写的,现在已成为极其珍贵的文物了。
岳阳门就是岳阳的古城西门,古时候 ,岳阳有五座城门,叫湘春门的是东门,叫迎薰门是南门 ,叫楚望门的是北门,西门就是岳阳门,还有一座小西门 ,除岳阳门保存至今外,其它各门均已倾废,岳阳门 ,高约4米,宽2米余,长近42米,加之建在岗丘上 ,上跨雄伟的岳阳楼,下临浩淼的洞庭湖水,显得格外的壮观 ,怪不得唐朝杜牧有“城高倚峭,地胜是楼台”的感叹 。
要讲岳阳门的历史,还得从三国时算起 ,那时修筑巴丘城,城垣跨岗越岭,西临洞庭 ,地势十分险要,以后各代均在此设城池,再没有迁移过 ,唐朝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就是描写的这里,后来逐年废毁,到民国手里就剩岳阳楼下这一段近百米的古城墙了 ,据记载,这段城墙还是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时重修的。
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北侧,与岳阳楼南侧的仙梅亭遥相呼应。据光绪《巴陵县志》载:三醉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 ,初名望仙阁 。由巴陵知县熊懋奖承,不久就塌毁了。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岳州知府翟声浩重修岳阳楼后 ,在望仙阁的旧址上,重建了这座小楼阁,并改名为斗姆阁。咸丰年间 ,岳阳楼和斗姆阁都已颓坏;直到同治六年,才由总督曾国荃拨岳卡厘税,对岳阳楼和斗姆阁进行全面重修,并根据吕洞宾三醉岳阳娄的故事 ,改斗姆阁为三醉亭 。然其后再度圮毁。光绪六年,又由岳州知府张德容拨茶厘及捐项,随同岳阳楼一起重建。解放后 ,三醉亭经过几次维修,但因基础不牢,遂于1977年落架重修。三醉亭 ,因传说中吕洞滨三醉岳阳楼而得此名,在民间流传着他许多故事 。
据辞海中记载:“(吕洞宾)他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 ”现在的“三醉亭” ,是一座仿宋建筑的方亭,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占地面积为135.7平方米,高9米 ,为二层二檐 。顶为歇山式,红柱碧瓦,门窗雕花精细,藻井彩绘鲜艳 ,外形装饰华丽、庄重。三醉亭也和岳阳楼一样属纯木结构。门上雕有回纹窗棂,并饰有各种带有传奇故事的刻花 。一楼楼屏上是由岳阳楼管理处殷本祟绘制的吕洞宾卧像。作者把吕仙飘逸的神态,潇洒的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上并有吕洞庭所作的一首七绝:“朝游北越暮苍梧 ,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画屏两边挂着由清代方功浚撰书的一幅对联:“对月临风,有声有色;吟诗把酒 ,无我无人。 ”楼上,吕洞宾的木雕像端坐在一个神盒龛里 。他一手举杯,一手持书 ,神态十分端庄。龛额上题有“诗酒神仙”的字样。
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三醉亭相对应。仙梅亭是一座呈六角形 ,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 。亭子占地面积44平方米 ,高7米。上盖绿色琉璃筒瓦,状如出水碧荷。
仙梅亭初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 。当时,推官陶宗孔重建岳阳楼时 ,同建此亭,并命名为仙梅堂。到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岳州知县熊懋奖重建岳阳楼时 ,在遗址上复建其亭,同时改仙梅堂为仙梅亭。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由总督曾国荃拨岳卡厘税对岳阳楼全面重修时 ,仙梅亭也得了一次上大的修葺,并将仙梅亭改为留仙亭 。时隔不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 ,知府张德容在重建岳阳楼时,又将留仙亭复改为梅亭。解放后,此亭又经过多次修缮,一直保持了原来的面貌。
有关仙梅亭的传说很多 ,且说法不一,真正以文详细记载的还是现在仙梅亭中竖立的那场合青石板 。一面是知县熊懋奖维修岳阳楼时,请画工临摹的一幅梅花图 ,另一面是他亲自著文记载其事的刻碑。
小乔墓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 ,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 ,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 ,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 ,大乔不应此, ”《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 ,”又裴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 ,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孰是孰非 ,尚待考证。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 ,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坟前墓碑高约一米 ,上书“小乔之墓 ”,清嘉庆前,墓内修葺情况没有记载 ,《巴陵县志》载:“嘉庆二年(公园1797年),知府沈延瑛重修”,以后又无记载 ,传闻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冢上重植女贞二株 ,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照壁 ,正面刻有宋苏东城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墓冢圆形封土堆 ,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园内建筑 ,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又名二乔墓 ,在岳阳楼北面,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 ,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 ,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 ”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 ,死葬蔫,大乔不应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 ,非今巴丘,”又裴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 ,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 ,”孰是孰非,尚待考证。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 ,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 ,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 ”,清嘉庆前 ,墓内修葺情况没有记载,《巴陵县志》载:“嘉庆二年(公园1797年),知府沈延瑛重修” ,以后又无记载,传闻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 ,并在冢上重植女贞二株,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 ,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宋苏东城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墓冢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 ,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 ,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怀甫亭座落在岳阳楼院内临湖五坪台,经“岳阳门 ”沿石级而下,至点将台往南100米处。
怀甫亭建于1962年 ,也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诞辰1250周年之际 。当时世界有关组织将杜甫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为了怀念这位忧国忧民的“诗圣”,岳阳市人民便在杜甫晚年活动过的地方建了这座小亭,命名为“怀甫亭”。
“怀甫亭 ”是一座玲珑典雅 ,坐南朝北的方形小亭 。它占地40平方米,高7米,四根水泥铸构的大柱,四周环以栏杆。小亭上部为纯木结构 ,翅首脊饰精美,藻井彩绘鲜艳。亭中竖有石碑一方,正面刻着杜甫的画像和《登岳阳楼》诗 ,北面刻着他的生平事迹 。北面檐下县挂着一块樟木匾额,“怀甫亭”三个苍劲古朴、金光闪闪的大字,出自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之手。匾额西亭柱上挂着我国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吴丈蜀于1979年撰书的一幅对联:“舟系洞庭 ,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杜甫一生的遭遇十分的惋惜和无限的怀念之情 。
据史料记载:杜甫晚年曾由四川乘舟入洞庭,流寓岳州。当时 ,他已究悉潦倒,家贫如洗,唯有一叶孤舟 ,子然一身飘流江湖。他来到岳阳,登上岳阳楼,百感交集写下了多首感人的诗篇 。特别是《登岳阳楼》一诗,寥寥四十个字 ,既写出了洞庭湖 、岳阳楼的雄伟壮观,也道也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国事的多。那忧国忧民之心。感人肺腑,憾人心魄 ,成为千古绝唱点将台年,孙权派鲁肃率一万多名将士来到岳阳,准备与刘备争夺荆州。鲁肃来后认真实施孙权的政令 ,修筑巴丘城(今岳阳城),加紧操练水军,在城西依山临水的地方建起了一些军事设施 ,做好战争准备,点将台就是其中之一 。
点将台位于城门外的湖边,由麻石砌成 ,南北各有台阶下湖,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古城楼,檐牙高啄 ,两头雕刻着龙头,顶上盖着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四大名楼之首为岳阳楼。
四大名楼是一种泛称 ,特指山西永济鹳雀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 、湖南岳阳岳阳楼 。
1、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李白、杜甫都为此写过诗。759年 ,60岁的李白登岳阳楼,写诗曰: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此诗承接了诗仙的洒脱浪漫 ,气势壮阔,大开大合,表达了遇赦后的旷达情怀 。9年后,58岁的杜甫也登岳阳楼 ,写诗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圣不只在写作技巧,更在有病时仍忧国忧民的情怀。两诗相同之处:皆为五言律 ,登临地点一样,都写于晚年,李白写后第三年离世 ,杜甫写后第二年离世。最有名的,还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仅其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足以流传千古 。
2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岸边,为滕王李元婴始建 ,因此得名。它的代表作,是初唐四杰的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仅此就让王勃登上四杰之首,成唐诗开卷之作!当时 ,王勃才25岁,那天当地都督宴请才子们欢聚滕王阁,恰巧少年才子王勃路经此地 ,一时兴起,应景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一年后,王勃就不幸落水身亡 ,令人痛心不已
3、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称 。写它的诗最出名的,就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但水平更高的,还是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全诗信手而就 ,一气呵成,气势雄大,千载独步 ,连李白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在唐代诗坛上并不著名 ,就因为此诗使他名声大振。
4、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市黄河东岸,其结构在四大楼中最为奇巧,历来受到文人的喜爱 ,诗作也颇多,最有名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连小学生都背得滚瓜烂熟的五言诗,仅20个字,就让王之涣在唐代诗坛站稳了脚 ,尤其是后两句已成为千古名句。
关于“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寻菱”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简介的内容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简介的内容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文章不错《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简介的内容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