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东四省的吉林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东四省的吉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吉林简称吉,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 ,北界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处于日本 、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 ,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地处东经122-131度 ,北纬41-46度之间。幅员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东西长650公里 ,南北宽300公里 。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管辖长春1个副省级城市 、吉林、四平、通化 、白山、辽源、白城 、松原7个地级引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清朝中期前的吉林管辖外东北大部分的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库页岛 。现在的吉林不是原来的吉林。当时的吉林还有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 ,有当时中国最大的岛屿库页岛和现在鄂霍茨克海、日本海的海洋资源和出海口。清初,自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为吉林省设制之始 。其所辖范围包括现今省境中东部 、黑龙江省东南部,及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域。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吉林省正式建制 ,省会设在吉林,辖区跨今吉、黑两省大部分地区,清政府设立吉林将军辖区管理外东北大部分。沙皇俄罗斯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1858年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 ,割让外东北-黑龙江北 、乌苏里江东、库页岛100多万土地给俄罗斯,中国还失去了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的海洋资源和出海口 。1954年区域调整后的吉林省位于松辽平原中部,北连黑龙江省 ,南接辽宁省,西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东南有图们江、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半岛相隔。松花江是东北的主要大河,发源自长白山天池西北 ,是省内最大的河流。其流域为东北平原腹地,沃野千里 。上游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可以通航;沿江更是重要的工农业区。松花江带来的冲积土形成松辽平原 ,自该省中部延伸向西部,与黑龙江的松嫩平原和辽宁的辽河平原相接。长白山脉在省境东南部连绵起伏,一直延伸至朝鲜半岛北部。主峰白头山海拔二千七百多米,是中国东北部最高山峰 。白头山四周有众多火山遗址 ,长白山天池(火山堰塞湖)便是遗址之一。长白山脉的熔岩高原为茂林覆盖,植被范围从海拔六百多米伸展至一千八百多米,是中国植被较好的林区之一。长白山气候湿润 ,全年降雨量达一千多毫米,其中以山上的降雨量较多,较山下多一倍;山上的溶雪期则比山下迟两个月 。山区的冬季长达七个月。吉林省因位于北纬四十一度以北 ,严冬来得早。降雪期由十月至翌年四月,长达七个月 。在吉林出现的树挂(即雾凇),也始于十月至翌年三月 ,不过树挂以“数九寒天”(即十二月下旬至翌年二月)时最壮观。 省会长春为全省的交通枢纽,以铁路干线为主,贯通全省各地。 京哈线(北京至哈尔滨 ,途经长春)纵贯南北;长白线(长春至白城,远至内蒙古阿尔山)和长图线(长春至图们市,衔接牡图线至牡丹江)横贯东西;此外,尚有沈吉线(沈阳至吉林)、吉舒和拉滨线(吉林至哈尔滨) 、平齐线(四平至齐齐哈尔)、四梅线(四平到梅河口)、梅集线(梅河口至集安) 、浑湾线(通化至白河)等 。航空线由长春和吉林市通航全国各大城市。省内的公路网也非常完善。内河航运遇以松花江为主要航道 吉林省历史上长期是汉、满、蒙古等少数民族活动和聚居之地 。吉林东南部和辽东同属于华夏族传统聚居地。燕国 、秦朝、两汉均在此设立行政机构。约4000年前(周)活动在长白山北部一带的肃慎部族(汉称挹娄 ,隋唐称靺鞨,皆系满族前身)以射猎为主,为本区原始居民。唐代时粟末靺鞨建渤海国 ,渤海国主体大致以吉林省为中心,包括黑龙江省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部分地区 。宋代时又建金国(女真)。明以后满族经济活动则有畜牧、采集 、狩猎、捕鱼及农业等多种生产。省境西部,古称鲜卑、契丹 、鞑靼 ,均为蒙古族同系,以游牧为主 。北宋时建立辽国,灭渤海国,势力达于省境东部。至明末,全省仍为人烟稀少 ,山林茂密,草原丰美的地区。清顺治年间,颁发招垦令 ,鼓励华北农民来东北地区开垦,但至乾隆五年(1740)又颁布了流民归还令,施行封禁政策 。在此期间,长白山区划为清室采参与狩猎地 ,东丰、梅河口、辉南、磐石一带为皇室围场,从今松花江畔的法特起经长春至今辽宁省开原筑有柳条边墙。以西为蒙古族牧地,禁止越境。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中部一带 ,并向北 、向东、向西扩展 。1791年蒙古王公也开始在长春一带招民开垦。在农垦区内出现了酿酒等手工业和小的集镇,东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也有不少汉族和朝鲜族移入,从事农业、伐木和采集。嘉庆八年(1803)废止禁令,光绪四年(1878)吉林又设置垦务局,大事垦殖 ,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步形成东部的农林地区,中部的农业地区和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 。清初 ,自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为吉林省设制之始。其所辖范围包括现今省境中东部 、黑龙江省东南部,及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域。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吉林省正式建制 ,省会设在吉林,辖区跨今吉、黑两省大部分地区,下设吉长 、滨江(哈尔滨)、依兰(三姓)、延吉四道,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20世纪初始建铁路 ,1903~1929年修通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 、吉长、四洮、吉敦 、天图、沈吉等线,日伪时期又修通了长图、长白、 牡图 、拉滨、 白阿、梅辑 、鸭临等线 。这些铁路改变了以吉林为中心的官马驿站交通系统和区域联系方向,哈尔滨及其所联系的地区也由吉林省析出。从而加强了长春的政治和交通地位。
1945年起 ,中国***开辟东北解放区,在原吉林省境内设吉林、松江、合江三省 。1949年4月重划东北行政区时,保留吉林省 ,省会吉林市,同时合江省撤消并入松江省。1954年6月,松江省撤消并入黑龙江省;吉林省省会迁至长春市。全省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 ,人口2727.99万,有汉 、满、回、朝鲜 、蒙古、锡伯等民族 。 清朝时期
清前期,吉林省一直延伸至海岸线 ,比邻日本海,包括今天该省东部、黑龙江省东部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在清朝省区面积中占列第六、七位。素以造船业为主,“吉林乌拉” (Girin ula) 在满语中为沿江之城。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吉林所有沿海地区被割让 ,仅剩下内陆 。
中华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1945年时期的东北曾画成九个省份,当时的吉林省的辖区有(省会吉林市,辖2市18县1旗) ,而境内哈尔滨市系直辖市,直隶行政院 。
省辖市则有吉林市、长春市
县治有永吉、长春 、伊通、农安、舒兰 、桦甸、磐石、双阳 、德惠、扶余、双城 、五常、榆树、敦化 、蛟河、干安、九台、怀德县
盟旗:郭尔罗斯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到了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后将东北九省调整为:黑龙江 、吉林、松江、辽宁 、辽西五省 。 接下来到1954年以后 ,改回东北三省:吉林、辽宁、黑龙江,而吉林省是由吉林 、松江组合而成。 吉林省建省始于1907年 。吉林是满语吉林乌拉的略称,即沿江的意思 ,因省会原设于吉林市而得名。吉林自古是个多氏族、部落和部族活动地区 。除汉族以外,原住民族有两大族系:一为肃慎族系,其后为挹娄、勿吉 、靺鞨、女真、满族 ,主要居于东部;源自肃慎的扶余族及其分支高句丽,扶余居西北部,高句丽居南部;二为东胡族系,有乌桓 、鲜卑、契丹、室韦、蒙古等族 ,主要居于西部地区。战国和秦代时,东北设辽西 、辽东等郡,吉林为西郡的塞外之地。汉武帝时在今通化、浑江、集安一带设玄菟郡 ,珲春一带设苍海郡 。唐统一东北以后设府 、州行政区,前郭、长岭以东为渤海都督府,以北为室韦都督府 ,以西为松莫都督府,南部为安东都护府。唐代中期,在吉林东、中部地区设京 、府、州。辽代时 ,吉林的东部属东京道、西部属上京道 。金代时,吉林的中 、东部属上京路;四平属咸平路;白城西部属临潢府路;通化、集安、浑江等地属东京路。元代时,吉林农安以东为开元路 ,珲春一带设奚关总管府 ,延吉一带设南京万户府,磐石一带设斡磐千护所,农安设开元千户所;农安以西属中书省泰宁路;南部通化 、浑江市各县属辽阳路东宁府。明灭元后 ,在东北南部设辽东都指挥使司 。1409年增设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下设卫、所 ,吉林境内有70余卫。清设将军辖区,所辖区域为:东到日本海,南至图们江、鸭绿江 ,北临鄂霍次克海,西接黑龙江 、通辽市。吉林于康熙十二年(1673)建城,称为吉林乌拉 。光绪年间 ,逐步增设吉林府等。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吉林省,选出巡抚。1912年,改吉林巡抚为都督 ,1913 年废都督设民政长,全省分4道 、37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建立伪满洲国,长春为首都 。1945年 ,日本投降,东北改为9省 ,吉林 、间岛合并称吉林省 。1949 年 ,吉林省为东北6 省之一 ,省政府在吉林市 。1954年确立长春市为省会,沿置至今 。
关于“东四省的吉林”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翰腾号的签约作者“亥树行”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东四省的吉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东四省的吉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吉林简称吉,吉林省位于中...
文章不错《东四省的吉林》内容很有帮助